系統為什麼需要更新?注意這3要點,做好安心可靠的系統更新!
- Hank Huang / WIZON Pro
- 2023年8月1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3年9月18日
💡 系統更新,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什麼是「系統更新」
現今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我們似乎更頻繁經常聽到「系統更新」一詞。系統更新主要是針對系統或軟體進行升級、修補、或改進的過程,目的在提升效能、功能、已知問題和安全漏洞。尤其在安全層面上,由於科技的快速演進使得系統必須面臨新需求和威脅,加上網路中也存在大量攻擊和漏洞侵害,所以及時的系統更新能夠起到有效避免這些威脅的效用。
透過系統更新的作業,不僅幫助系統提高效能和穩定性,增加新功能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同時保障用戶的數據和隱私安全。
為什麼對「系統更新」談之色變
儘管系統更新有許多好處,但仍有多數用戶不願意進行更新,甚至選擇漠視閃避,箇中原因歸咎於:
首先,許多用戶對系統更新的必要性和影響感到缺乏認知。他們可能覺得現有的系統功能已經足夠滿足需求,且更新可能導致不必要的麻煩或不適應。這種觀點的形成可能來自於過去經歷的更新中,遇到了兼容性問題或不穩定的運行,使得他們對更新產生疑慮。
其次,系統更新通常需要消耗時間和資源。對於企業用戶而言,更新可能需要停機或暫停服務,導致生產力下降和業務受阻,這可能讓用戶感到不方便和浪費。
最後,有些用戶擔心系統更新可能會引入新的錯誤或漏洞,導致系統更不穩定或存在安全風險。他們可能擔心更新後會遇到未知的問題,這種不確定性使得他們選擇保持現狀。
不做系統更新的危害
拒絕系統更新可能帶來嚴重的資安危害,這是所有用戶必須認識並正視的重要議題。未更新的系統往往更容易成為惡意攻擊者和駭客的攻擊目標,尤其在近幾年來各種新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各種新的安全漏洞和弱點不斷浮現!「系統更新」通常包含對這些漏洞的修復,如果用戶拒絕進行更新,那麼用戶環境中存在的系統就會暴露在這些漏洞的風險之下,駭客可能利用這些漏洞入侵系統,竊取個人敏感資訊、金融資料,甚至鎖定系統並勒索用戶。
未更新的系統往往缺乏防禦力,無法保護自身免受新的病毒和惡意軟體的侵害。現今正不斷有新的病毒和惡意軟體被開發出來作為「數位武器」,而系統更新通常包含了對這些病毒和惡意軟體的識別資訊和防護機制,一但用戶忽略更新的即時有效性,他們的系統將無法檢測和阻擋這些新的威脅,使得系統和數據暴露在嚴重的風險中。 除此之外,未更新的系統可能會影響整個企業資訊環境生態的安全性,可視之為「蝴蝶效應」或者「軟體供應鏈安全」。
企業資訊環境中的許多服務和應用程序都需要不斷更新以保持與其他系統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如果一個用戶的系統未更新,它可能成為整個網絡的弱點,讓駭客有機可乘,對其他用戶和組織造成損害。最有名的案例莫過於號稱核彈級漏洞的「Log4J」,造成的連鎖反應是近十年來最大的;另一個有名案例則是造成2018年台積電災難的「WannaCry病毒」,關鍵因素為微軟系統存在的一項漏洞。
如何做好安心可靠的更新
我們盤點了用戶不願意更新,以及不更新所帶來的危害,可以利用以下三點,確保可以有效穩定地進行更新,降低用戶的不確定因素,同時兼顧系統更新的順利進行:
做好「備份還原」作業: 在開始更新之前,務必進行完整的備份。備份是為了防止在更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例如資料丟失或系統故障。這樣,即使在更新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可以立即還原到之前的穩定狀態,避免造成嚴重的損失。
做好服務檢查項目: 在進行更新之前,建議建立完整的服務檢查項目清單。這包括對所有相關服務進行測試,如系統功能、應用程式相容性和網絡連接等。通過有效的服務檢查,能夠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在更新上線之前進行修復,以確保系統更新後的穩定運行。
過渡期間資安加強: 如果無法立即進行更新,建議在過渡期間搭配資安產品加強防護。這些資安產品可以提供額外的保護層,幫助阻擋可能的攻擊和威脅。例如,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和惡意軟體掃描等工具,能夠在系統更新之前和之後持續監控和防範可能的資安風險。這樣即使在更新過程中或過渡期間,用戶的系統和資料也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但資安產品的防護終究是一種治標的處置方式,為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還是得安排好時程完善更新作業。
總結
進行系統更新是保持系統安全和穩定運行的重要步驟。藉由確保備份還原、建立服務檢查項目和過渡期間資安加強,我們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更新帶來的風險,確保系統持續穩定運行,並提供安全的數位環境。
💡立即暸解:如何建立企業端點的安全復原機制?

圖片來源:網路 / 著作權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Komentarze